开封后的果汁能喝一天吗?消保委亲测
与此形成巨大落差的是,我国生产的光伏电池出口比例依然保持在95%左右,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真正在国内安装并提供绿色电力的少之又少。
因此,对太阳能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极大地推高铟的价格。因此人们很希望有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比如碳,能取代铟在太阳能技术中的位置。
太阳能电池是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一个透明导体层,太阳光通过透明导体层进入电池,而电能通过这里传出,因此这个导体必须是导电且透光的。地球上碳元素含量丰富,碳纳米管有望促进太阳能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成本效益更高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普及,铟的供应将可能出现不足。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能改革太阳能电池生产方法的碳材料。另外,这种材料拥有良好的柔韧性,使得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以集成到织物和衣服中,为个人电子产品和军事行动等提供便携式的供电。
这种新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是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透明导体,这为太阳能电池生产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该研究团队利用单壁碳纳米管研制出了可以替代铟锡氧化物的材料,并进一步确定了效率最高的碳纳米管的类型:金属型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然而相关厂商表示,由于至目前仍未看到Q4的需求有明显回升的跡象,加上全球库存水位仍然偏高,且时序步入传统淡季度,因此2011Q4~2012Q1相关厂商的营运或将面临严厉的挑战
本週现货报价部分,多晶硅、硅外延片、与电池都同步呈现走跌的趋势。至于Q3的主流产品(转换效率为16.4%),目前最低价格已跌到$0.5/Watt以下,而效率在16%或16%以下的产品,已成为次级品,改成以片计价。在电池方面,最低价格已跌破$0.5/Watt,来到$0.48/Watt,平均价格则滑落到$0.623/Watt,跌幅为6.74%。模组方面,硅晶太阳能模组的平均价格下滑到$1.07/Watt,跌幅为0.65%。
单晶的价格则维持在$1.9/piece。太阳能电池厂商由于Q3受到上游原物料价格快速下滑,以及厂商降低库存跌价损失,因此大部分厂商Q3的表现将优于Q2。
然而相关厂商表示,由于至目前仍未看到Q4的需求有明显回升的跡象,加上全球库存水位仍然偏高,且时序步入传统淡季度,因此2011Q4~2012Q1相关厂商的营运或将面临严厉的挑战。在硅外延片部分,多晶的最低价格来到$1.41/piece。单晶硅外延片则为$2.098/piece,跌幅为8.54%。根据了解,以转换效率来看,Q3主流产品的转换效率还在16.4%~16.6%,但Q4转换效率已经来到16.8%,而展望2012Q1,各家的转换效率都定位17%以上,因此各家电池厂目前都全力在工艺上着墨,冀望在今年年底前能够将平均转换效率提升到17%。
在多晶硅方面,目前成交价最低来到$32/kg,平均价位下滑到$38.13/kg,跌幅为5.88%。另一方面,由于需求仍然不振,目前电池的报价已经到了錙銖必较的地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6.8%的最低价格已经跌破$0.6/Watt,而16.6%的价钱则确定低于$0.6/Watt。本週多晶硅外延片价格跌势明显,平均价格来到$1.534/piece,跌幅为10.4%黄湘介绍说,要解决储能和发电的最佳结合,研究重点要放到发电介质上,目前蓄热介质有蒸汽、导热油和熔融盐等,而储能采用蒸汽成本太高,技术上已证明是不经济的。
最佳的介质是在常温下就是液体,工作温度范围和常压下不发生气化,同时单位储热量要大,导热性能要好,流动性要好。全球各地的太阳能电站实验过各种形式,比如以蒸汽为介质的无蓄热发电,导热油为介质的无蓄热、少蓄热发电,熔融盐为介质的大容量蓄热发电。
但是,如果考虑到光热发电的储热能力及负荷输出特性,其成本优势将会体现出来。最近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公开场合讲话指出,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可能呈现出类似风能在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态势。
根据研究,风力发电形式的极限成本最低,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则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的能流密度接近,但风力发电单位千瓦钢材耗量是常规火电站的1.5倍,而光热发电是8倍。其中采用熔融盐蓄热的有西班牙Andasol 1电站可储热7.5小时发电量,意大利Archimede和西班牙Andasol 电站可储热15小时发电量,目前均已经投入运行,后两座电站可连续24小时发电。因为太阳能发电过程输出负荷和电网负荷的波形基本吻合,即电网出现最大负荷时,也是太阳能发电的最大输出负荷时间。近来,气象预测法提高风电并网规模,风光电互补的形式和分布式等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解决风电无序上网的难题。目前,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内都经历了10年以上发展,单位千瓦造价才达到目前的程度。黄湘认为,将来太阳能发电普及了,这一困难也会出现。
这些条件对材料来讲太苛刻,但这样的蓄热介质才是太阳能热发电的最佳储热介质,现代科技发展很快,万一实际环境中没有或制造不出这样的介质,我们仍希望有更接近这些条件的新材料被发现。这两年全国风电运行小时数不断下降,就是不得已弃风造成的,这种状态会由于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大而越来越严重。
风力发电的历史对太阳能利用提供了很多参考。黄湘指出:光热发电的成本决定了其前途。
而目前光热发电产业现状如何?光热发电能够向风电的发展寻求哪些精神财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科技部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此前也表示,光热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继风电、光伏发电之后的第三个科技神话。
黄湘指出,任何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的成本都有其极限值,不同发电方式的极限值是不同的。但是,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风电上网的境况。因此,如果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热发电的发展规模类似当前的风电时,电网对太阳能发电的容纳程度会大大高于风电。这种储热延时发电的技术,在热电转换过程中是效率最高的发电形式,与电能压缩空气转换、抽水蓄能等相比,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制造和运行成本,这一点决定了太阳能热发电具有的研究价值。
太阳能储能发电的最佳形式最佳的太阳能储能发电形式尚未被证实,现阶段大家正在探索和寻找。按照科技部的规划,2011年底将验收1兆瓦实验电站及研究基地。
太阳能热发电成本的降价空间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后,上网电价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并逐步接近现行风电标杆电价。风电为光热发电提供镜鉴黄湘告诉《科学时报》,化石能源发电是一种可控的发电形式,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绝大多数是不可控或有条件可控的发电形式。
其次,太阳能的利用要解决连续发电问题,即晚上如何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通过储热和延时利用,将白天的太阳能用于夜晚发电,这就是近10年国际上和中国正在积极技术攻关的难题。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采用风电压缩空气储气的方式,用来调整风电的波动,使风电上网比例进一步增加。
黄湘表示:虽然目前光热发电的单位造价较高,但成本下降空间大,一旦光热发电产业步入正轨,且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后,建设成本将会到达合理程度。黄湘指出,风电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可控发电形式,用风力发电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风电输出功率随风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目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熔融盐,在运行温度范围内,常温下为固体,到达一定温度(如200度左右)成为液体,这就给电站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找到液态熔点更低的熔融盐,国内学者已经研究出熔点接近100度的熔融盐。另一方面,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初期阶段,其成本都较高,随着时间,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成本会逐步下降,国外预测光热发电每年的成本降幅约6%。
去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CSP)路线图报告,预计到2050年CSP能够满足全球11.3%的电力需求,其中9.6%来自太阳能热发电。因此,光热发电的极限成本肯定不可能低于风电。
如实施顺利,预计2020年后,光热发电开始规模化建设。国际上在中小型机组上应用已经成功了,中国要加紧努力。
技术可行性得到证实之后,将逐步在2015年建设10兆瓦~100兆瓦示范电站,在2020年建成荒漠地区100兆瓦~1000兆瓦商业实用电站。电网的接纳是有限度的,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的消纳将越来越难